典故 | 望洋兴叹 |
释义 | 望洋兴叹 wànɡ yánɡ xīnɡ tàn 《庄子·秋水》载:秋水涨时河两岸间不辨牛马,河伯欣然自喜,以为天下之美尽在此处。乃顺流而下,至北海,却见更是一片汪洋,漫无边际,于是河伯大惊,“望洋”向海神若感叹曰:“野语有之,曰: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,我之谓也……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,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。”后以“望洋兴叹”比喻看见人家伟大而感到自己渺小。也比喻做事因条件不够或力量不足而无可奈何。元刘壎《隐居通议·诗歌五》:“真能笼乾坤万里于一咏之内,千古吟人,望洋兴叹。”清王韬《瓮牖馀谈·用西船捕盗说》:“中国捕盗诸艇不能缉治也,徒望洋兴叹而已。” |
随便看 |
汉语诗文典故大全收录31693条文史典故词条,涵盖了常见历代流传文史典故,浓缩五千年传统文化精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