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故 | 二疏还乡 |
释义 | 二疏还乡 èr shū huán xiānɡ 《汉书·疏广传》载:汉疏广,宣帝时为太傅,兄子受同时为少傅。在位五岁,广谓受曰:“吾闻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功遂身退,天下之道也。今仕官至二千石,宦成名立,如此不去,惧有后悔,岂如父子相随出关,归老故乡,以寿命终,不亦善乎?”疏受叩头从命。当天叔侄二人都上书称病。三个月后疏广又称病重,上书请求辞官还乡。皇上因他们确实老了,同意了他们的要求。临行时,公卿大夫、亲朋故旧纷纷到东都门外相送,送行者乘坐的车子有数百辆。路旁观看的人都称赞:“贤哉二大夫!”后因以为叔侄并显功遂身退的典故。宋刘克庄《水龙吟·寿赵癯斋》词:“昔人风调谁高,二疏盛日还乡里。” |
随便看 |
汉语诗文典故大全收录31693条文史典故词条,涵盖了常见历代流传文史典故,浓缩五千年传统文化精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