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典故:

 

典故 负荆请罪
释义
负荆请罪  fù jīnɡ qǐnɡ zuì

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载:战国时,赵国蔺相如出使强,完璧归有功,拜为上大夫;后又在渑池之会上面折秦昭王,维护了赵国的尊严。赵惠文王因其功大,拜为上卿,位居同为上卿的大将军廉颇之上。廉颇不服,扬言:“我见相如,必辱之。”相如闻后,每每规避退让。一次,“相如出,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”。属吏引以为耻,相如解释说:“强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者,徒以吾两人在也。今两虎共斗,其势不俱生。吾所以为此者,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”廉颇闻后感悟,“肉袒负荆,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。曰:‘鄙贱之人,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。’卒相与欢,为刎颈之交。”后以“负荆请罪”谓诚心向人陪礼道歉,承认错误。负荆,背负荆条,表示愿受责罚。朱熹《答叶味道书》之二:“子静终不谓然,而其后子寿遂服,以书来谢,至有负荆请罪之语。”《水浒传》四六回:“兄弟,你休怪我……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。”

随便看

 

汉语诗文典故大全收录31693条文史典故词条,涵盖了常见历代流传文史典故,浓缩五千年传统文化精华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7 16:00: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