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故 | 鸡鸣狗盗 |
释义 | 鸡鸣狗盗 jī mínɡ ɡǒu dào 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〔秦昭王〕囚孟尝君,谋欲杀之。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。幸姬曰:‘妾愿得君狐白裘。’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,直千金,天下无双,入秦献之昭王,更无他裘。孟尝君患之,遍问客,莫能对。最下坐有能为狗盗(装狗进行偷窃)者,曰:‘臣能得狐白裘。’乃夜为狗,以入秦宫藏中,取所献狐白裘至,以献秦王幸姬。幸姬为言昭王,昭王释孟尝君。孟尝君得出,即驰去,更封传,变名姓以出关。夜半至函谷关。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,求之,已去。即使人驰逐之。孟尝君至关,关法鸡鸣而出客。孟尝君恐追至,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,而鸡齐鸣,遂发传出。”后以“鸡鸣狗盗”称有微末技能。清赵翼《坐守》诗:“始觉孟尝门下客,鸡鸣狗盗亦奇才。”亦以之形容行为卑下低劣。徐迟《牡丹》七:“原来的那个鸡鸣狗盗的南京政府,是毫无意思的。” |
随便看 |
汉语诗文典故大全收录31693条文史典故词条,涵盖了常见历代流传文史典故,浓缩五千年传统文化精华。